近日,武漢發生窨井“奪命”事件,市政管網運行安全再次引起廣泛關注。11月11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就9日武漢發生的男童墜井溺亡事故進行了專題報道,并現場連線采訪了中規協地下管線專委會副秘書長、專家委副主任,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李學軍,專業分析評述事故原因及如何監管和預防等。
針對類似事故頻發的嚴峻形勢,李學軍指出,此次事件主要原因是施工方和權屬方有關的安全防護和保障責任沒有很好的落實,特別是管理方的監管責任落實不到位。近年來圍繞井蓋安全管理,各地開展了大量工作,井蓋建設管理的標準和有關法規制定取得明顯進步,作為城市管理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大技術投入,推廣應用現代技術經驗來促進實現井蓋本質安全,包括井蓋內部加裝防護網、智能鎖,以及多地推進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井蓋的智能化監管。但整體發展是不平衡的,體現在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或者一個部位,信息化建設差別還是很明顯的。李學軍強調,此類事故頻發的癥結在責任難以落實,監管不夠到位,尤其是現有法規對責任方處罰力度小,導致違規成本低。我們應該從健全法規、強化監管來提升我們的法治建設水平,尤其是切實加大技術投入,加快井蓋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實現井蓋本質安全。同時要加強全民安全宣傳教育,增強人們對相關安全隱患的自我防護、自我保護技能。
近年來,集團公司針對地下管網跑冒滴漏、爆炸燃燒、井蓋吞人、馬路塌陷等“城市病”,積極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利用“地理信息+”強大的集成能力,融合物聯網、移動通訊、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率先在國內提出“四措并舉”建設智慧管網,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貢獻責任和力量。
相關鏈接:
中央電視臺:誰,讓窨井變成了陷阱?